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 从绿色食品到绿色农业——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 正文

从绿色食品到绿色农业——访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

时间:2013-8-21

零五年秋,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在京主持召开了一个有关“绿色农业”的研讨会。作为社会公认的中国绿色食品的首倡者,也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刘会长15 年前首倡“绿色食品”,如今又开始研究和探索“绿色农业”。如此执着“绿色”,感动了很多人。记者近期采访了刘会长。

记者:一个人一生在某项事业上有所建树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为什么您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又转向“绿色农业”的研究呢?

刘会长:15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90 年代前后,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考虑,在制定“八五”规划时,立足于当代农垦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我们分析了国内国际食品业

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农业部门的一些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提出了“绿色食品”的理念,并作为一项工程由农业部组织实施。15 年来,“绿色食品”四个字及其商标、标志形象已经家喻户晓,各种“绿色食品”标志产品已经进市场、上柜台,“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也越来越有权威了。

尽管如此,当初我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如今人们仍有这样的感叹:许多食品越来越不敢吃,许多农产品怎么也找不出原汁原味。民以食为天,在吃的问题上越发没有安全感了。

就“食品安全”而言,仅从终端产品来管是很难管住的。尽管我们对“绿色食品”的产地有各种监测,但毕竟是局部的。“绿色食品”的管理必须向上游发展,必须从源头入手;“绿色食品”的管理必须由局部扩展开来,向完整的农业体系发展。从“绿色食品”延伸到“绿色农业”,正是出于这个思路。

记者:在食品安全方面,老百姓从媒体上更多看到的是违法者的假冒伪劣,这就是食品安全方面的真正元凶吗?

刘会长:黑作坊里的东西固然可恶,但只要严格执法,迅速曝光,老百姓还是可以防范的。食品安全的真正元凶还不在这里,有一个词,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它就叫“石油农业”。

化肥和农药大多是以石油副产品为原料的,在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种“高耗能”、“高产量”的农业生产方式被人们称为“石油农业”。这是名副其实的一把“双刃剑”,产量上去了,问题也来了。有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用量达4000多万吨,农药的用量达130万吨,农膜的用量达159 万吨。“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带来的是“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尤其是“高污染”现在已经到了“土”、“水”、“气”立体污染的程度。有人疾呼:被污染包围的小康又有什么意义呢?最近,中国农科院专家们绘制的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图受到国际环保组织的高度重视。“石油农业”的负面效应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面对“石油农业”的后患,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替代办法,诸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等,但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各显不足。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抢先设置壁垒,制定了一些限制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标准,使我国一些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其实,这不完全是坏事,正好提醒和敦促我们必须搞“绿色农业”。

记者:看来,以解决污染确保安全为宗旨的“绿色农业”势在必行,您能不能综合专家的意见,为“绿色农业”下一个框架性的定义。

刘会长:提出“绿色农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回归传统。十几亿人的食品消费,靠原始的刀耕火种是不行的。最近,我们出了一本书叫《绿色农业初探》,既然是初探阶段,就不忙于下最终的“定义”,但专家们有一个共识,“绿色农业”要有几个“确保”: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这就是“绿色农业”的核心。

为集思广益,我们组织的“绿色农业”研究除了听取业内人士的意见外,还特别注意听取业外人士如社科院、新闻界、工商税务界等专家的意见。

一位报界人士建议我们放大研究背景,许多科技最新成果都涉及到农业,诸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些也要在视野之内。同时他还建议把“绿色农业”放在“绿色经济”的宏观范畴之内。

一位财税界人士建议我们“绿色农业”的研究一定要抓标准的制定。要像给汽车燃油定出“欧1”“欧2”“欧3”递进式标准那样,制定出安全食品的递进式标准。

记者:听说“绿色农业”的研究示范工作一路绿灯,国务院领导同志都做了批示。

刘会长:是这样。卢良恕院士、关君蔚院士等6位专家给回良玉副总理送上一份报告,提出了“关于绿色农业科学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回良玉副总理很快作出了批示,认为这项工作是探索以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营理念来促进农业发展,提出农产品竞争力的实践。要求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以取得实效。

为认真落实回副总理的指示,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已向农业部市场司等有关司局作了汇报,并正在积极争取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科技部的支持。同时加紧基础理论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文件的起草,并充分利用协会的社会协作优势,争取到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科研立项。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支持。在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我们关于“绿色农业”研究的倡议和主要观点均得到了与会代表和官员的赞同。在我们的倡议下,有关方面正在筹划“亚太地区绿色农业”高层论坛,并筹建“亚太地区绿色农业国际大联盟”。

    当然,中国这么大,农民这么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项工作要办好,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若能让一个“绿”字来引领中国食品、农产品以及整个农业健康发展,为一个“绿”字奋斗一生还是值得的。

Copyright 2006-2013 中民联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8598号-2 
电话:010 - 66560678  传真:010 - 66183366  邮箱:mch_g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