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会议 >> 宗教文博与佛教文化价值与使命研讨会 正文

宗教文博与佛教文化价值与使命研讨会

时间:2016-2-16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传承民族文化的号召,切实落实第九届全国佛教代表大会制定的“文化建设”,以及九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有关文化工作的部署。佳节前夕在法源寺召开“宗教文博与佛教文化价值与使命研讨会”。参加研讨会有:中国佛教文物图书馆馆长圆持法师、释禅晟法师、刘延宁、景学勤、张志清、张军、刘金富、黄夏年、安虎生、秦和平、邓德恒、张维新、胡秀清居士等各界人士。

    中国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通过文博事业展示与传承佛教的文化成果虽势在必行,但现在佛教文博事业尚处在萌芽阶段,需要对其意义加以探索和阐释。中国佛教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博事业离不开佛教内涵而佛教文博事业必然是传承民族文化关键的环节。佛教在原始经典中提出:“世界平等、同体慈悲、互相尊敬、庄严世界”等思想,通过这些思想观念的弘扬,对推动全球一体化和平发展前景广阔。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历史上不论陆地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中国文化—佛教信仰为核心基础的,今天“一带一路”的发展布局,既需要传统文化为基础也需要有更新价值发挥推动作用以支撑“一带一路”的扩展与繁荣,“新丝路”是用生命与执着构筑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用信念与希望铺就的文明互鉴之路。 

    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上比较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组成部分在佛教中都能得到圆满的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但是历史辉煌的现代复现也是文明领先世界的发展高潮,其中关键的指标在于“文明领先”。佛教崇尚“功德”和“智慧”不断增加社会责任与内在完善的追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切合实际的实践方法,只要加以积极弘扬必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动力。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佛教,佛教的伦理思想、道德内涵是积极的、向上的、深厚的,在当前国家大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文化环境下,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得道远。因此,中国佛教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勇于担当,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充分发挥佛教的文化价值与道德教化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主席台

景学勤将军题词
刘延宁会长讲话

秦和平、刘延宁、张维新
圆持法师与张居士交流

圆持法师与嘉宾座谈
法师与嘉宾合影

宗教局冯局长与释禅晟法师、荣塔·麦拉活佛等
参会嘉宾合影

Copyright 2006-2013 中民联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8598号-2 
电话:010 - 66560678  传真:010 - 66183366  邮箱:mch_gy@126.com